close

保健食品的內容成分,大多以粉末或油脂為基底,為了方便吞服與以手拿取,我們需要一個外殼將其包裝,也就是常見的膠囊,一般硬殼膠囊裡面裝載的是粉末,軟膠囊裡則多為油脂型的保健食品,例如魚油。硬殼膠囊又可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膠囊,動物性膠囊以明膠加水製成,明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吉利丁,吉利丁基本上是由動物的結締組織中萃取出來,成分是胺基酸。

植物性膠囊 (素食膠囊) 的主成分是我們常在標示上看到的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HPMC),主要萃取自杉木或松木的纖維質,成分為多醣體。軟膠囊的組成以明膠搭配甘油為主體,市售的軟膠囊大多為動物性,也有少部分植物性的軟膠囊,主要以澱粉、鹿角菜膠為主體,鹿角菜膠則萃取自紅色海藻。

 

食品添加物指的是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加入、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根據法規共分成17大類。

常用於保健食品的包含品質改良劑(例如:甘油)、著色劑(例如:各種食用色素)、黏稠劑(鹿角菜膠、丙基甲基纖維素)等。

 

然而當這些複雜的化學名稱出現在保健食品標示上時,可能會讓部分消費者產生疑慮,究竟它們有何作用呢?底下就來為大家解惑這些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疑問吧!

 

色素

不少消費者希望食物色澤越純粹越好,然而許多食物如果未添加色素其實反而會讓我們更加困擾呢,在合法的使用範圍內,添加色素其實利大於弊,舉例來說,在可樂中添加定量的焦糖色素是為了讓每瓶可樂的顏色都一樣,也就是產品標準化。如果去買可樂的時候發現每罐色澤都不同,我想應該沒多少人敢買吧~將色素運用於保健食品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讓每顆膠囊或錠劑色澤相同、均勻外,也方便消費者透過外觀的顏色辨認其品項。


 

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硬脂酸鎂

這些聽起來只存在於化學課本裡的東西,竟然是保健食品中的常客。其實,二氧化鈦應用於保健食品時常作為白色食用色素,不過近年由於無法確認其基因毒性的問題,歐盟已於 2022 年禁用二氧化鈦,但目前台灣現行法規仍將二氧化鈦列為可合法使用之食品添加物。二氧化矽是一種食品抗結劑,本身粉末顆粒很小,可以吸附濕氣,避免粉狀結塊,也藉此讓保健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均勻分散,保持品質。硬脂酸鎂則是常用的食品潤滑劑,可幫助容易沾黏的油性成分順利的流動,避免原料沾黏於機器上導致的浪費,也提升產品的穩定度和一致性。

 

奇怪的「某某膠」到底是甚麼?真的能吃嗎?

聽到「膠」這個字可能會讓人退避三舍,但其實諸如果膠、阿拉伯膠、關華豆膠等膠類是擁有許多良好特質且常見的保健食品添加劑,它們屬於天然的植物膠,可作為食品黏稠劑與乳化劑,有修飾口感的作用。本身是良好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也被視為是一種益生元(質),能夠促進腸道菌叢生長。


 

維生素的名稱,我看不懂?!

鹽酸硫胺明、硝酸硫胺明、核黃素、鹽酸吡哆辛、氰鈷胺明,相信部分認真看過營養標示的消費者可能都與這些令人費解的名稱有過一面之緣,說穿了,它們並不難,都只是各種維生素 B 群的化名而已,大家不必擔心是否吃到了甚麼怪東西,例如:鹽酸硫胺明、硝酸硫胺明是經由化學合成的維生素 B1、核黃素則是維生素 B2 的常見型態、鹽酸吡哆辛是合成的維生素 B6、氰鈷胺明是合成的維生素 B12,為了明確知道使用的維生素是何種型態,規定不能隨意的只標示維生素 B1等成分名,而是必須連同標示真正使用的維生素型式,如:鹽酸硫胺明(維生素B1)、核黃素(維生素B2)。

 

 

酵母?

許多含礦物質的營養品中,常常在營養標示上看到酵母硒、酵母鉻、酵母鋅等,究竟這個酵母到底何方神聖,讓礦物質們紛紛想與它結合在一起呢?

酵母通常指的是啤酒酵母,內含酵母菌,使用啤酒酵母與礦物質結合的原因在於可以提高吸收率,且酵母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C等,缺點是部分體質敏感者可能會對它有過敏反應,必須注意。

 

arrow
arrow

    鄭晴予 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